11月30日,中国民航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与学习时报社联合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座谈会,来自中国民用航空局、应急管理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低空经济领域相关产业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代表40余人参加座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作主旨报告,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马兵、学习时报社社长何忠国分别致辞。与会专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作出的重大部署,聚焦低空经济发展和智慧机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座谈会由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学习时报社副总编辑王君琦主持会议并作总结。
刘大响院士在会上指出,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通用航空迎来发展新机遇,要推动应急救援与低空经济相互促进,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中国特色航空应急救援创新体系。加大投资力度,完善航空服务和信息化网络,增密通用航空机场建设。促进通用航空装备和地面保障设施的自主研制,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当前,需要加强通航飞行员和无人机操作员教育培训和严格管理,设立“航空应急救援专项保险”基金,积极推进大城市和城市群之间的垂直起降飞机通航试点,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低空经济大发展。
马兵在致辞中表示,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形态。发展低空经济是培育竞争新优势、打造增长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是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完善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要求,是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的应有之义。要强化系统观念、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遵循低空航行特点和规律,夯实低空安全管控基础,围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产业链部署技术创新链和人才资金链,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与会专家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赋予习近平经济思想新的内涵,为全党全社会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形态,正逐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助力低空经济发展,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民航系统服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民航事业立足中国、飞向世界。发展低空经济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低空经济全链条发展的基层探索与实践,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夯实低空安全管控基础、加快无人机研发创新与运用、全面推进智慧机场建设、做大做强中国空港装备制造业等,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