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港理工对打、学费高达38万,港大重磅发布2025年新风口专业,港校竞争再起,是捡漏福音还是扩招
2025-03-23

今年的港大,算是把 " 搞突袭 " 玩明白了。

还记得之前提到的香港大学低空技术工程硕士(MSc in Engineering in Low-Altitude Technology)吗?酝酿三个多月后,最近终于有动静了:

3 月中旬开放申请、学费 38 万、6 月截止,9 月正式开课。

这么一套动作,很难不让人怀疑是想捞那批考研复试完的晚申党们啊 ......

事实上,港理早就先港大一步官宣过 " 低空经济 " 专业了,南洋理工也新增了一个航空硕士,学术界都意在抓住这个低空经济风口,未来还会有高校跟进吗?

港大这个新专业开设了哪些课程呢?究竟是未来的就业红利,还是隐藏的新天坑?

低空经济是什么赛道?

低空经济是什么经济?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这个专业,那就是 " 顺势而为 "。

2021 年," 低空经济 " 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等多次提及低空经济,强调其作为新增长引擎的重要性。

简单来说,低空经济是以无人机、飞行器等低空飞行技术为核心,辐射物流、农业、医疗、交通等领域的综合性产业。国内预测低空经济未来将达到万亿级别,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试点区域,政策支持和技术落地速度都走在前沿。

于是,港府特首就在 2024 施政报告中特别提出:计划成立 " 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 ",并且将低空经济作为新工业化本地战略。

港大开设低空科技工程专业,显然是想抢占人才培养的先机。

至于是什么样的人才?

概括来讲,面对正在兴起的低空经济,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非常需要低空经济跨界人才,既懂得市场经营,又懂通航运作的人才来帮助地方和企业找到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

港校都想分一杯羹?

这股 " 低空风 " 吹起来之后,港校们也是纷纷响应。

01

港理:重经济 & 管理

25fall 申请季刚开放不久,港理就紧跟热点,宣布工程学院开设全港首个低空经济理学硕士,今年 9 月首届入学。

" 低空经济 " 顾名思义这个项目不仅和技术挂钩,更是和经济、管理密不可分。这点从课程设置就能看出:

上述课程我们不仅能找到航空、工程、控制、人工智能和运输等方面的知识,还能发现不少经济与政策、信息管理的身影。

而且从指南者 25fall 已经录取的学员案例来看,港理非常欢迎跨申的同学,同时因为项目新开,门槛并没有特别高:

本科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GPA83.42,雅思 6.5,拿到港理低空经济理学硕士 offer;

本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GPA2.7,雅思 6,拿到港理低空经济理学硕士 offer;

本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GPA3.14,雅思 6,拿到港理低空经济理学硕士 offer。

不过正因为新专业不确定性更高,也有同学在收到 offer、考虑性价比后,选择继续 " 蹲守 " 港大。

同样都是 1.5 年学制,港理学费 272800 港币,港大是 380010 港币,10 万港币的差额,如果是你你怎么选?

02

港大:偏技术工程

说完港理,我们再来看看港大的项目贵在哪里?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这个专业的核心是 " 技术 + 商业 " 双轨培养。课程覆盖无人机技术研发、商业运营、法规政策等,由工学院、理学院、经管学院和法学院联合授课。

这种跨学科模式的优势也很明显:

技术硬核部分包括无人机设计、导航系统、飞行器控制等工程类课程,适合想深耕技术研发的同学;

商业视角部分则由经管学院参与的课程覆盖低空经济的商业模式、产业链管理,甚至法律风险(比如空域管制政策),适合未来想转型管理或创业的人。

相比港理而言,港大的项目显得更硬核,而且背靠 QS 前 30 的名校光环,吸引力是在的。但很明显,正所谓 "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港理早在去年 9 月就已经开放申请,不少同学也缴纳了留位费,港大这波能挽回多少人还是一个未知数。

03

港科:有望跟进

但是,谈起低空技术,又绕不开无人机,这就牵扯到了港科和大疆的关系。

作为无人机行业的翘楚,大疆与港科紧密相连,不仅发家于港科,创始人毕业于港科,大疆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也是港科的教授李泽湘。并且港科围绕这个领域的发展动作一直都没停过:

港科大与大疆共同成立了 hkust-dji 联合创新实验室;

今年 1 月,港科率先成立跨学科低空经济研究中心;

今年 2 月下旬,港科又加入了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

如果说港理、港大是抢占先机,那么港科就称得上是在下一盘大棋了。指南君认为,港科在今年还是非常有希望上新的,甚至未来实习、就业直接送进大厂也不是问题。

捡漏福音还是踩坑预警?

说实话,面对新开项目,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会犯嘀咕:读完出来有对口岗位吗?就业前景呢?没有风险吗?

就业前景:技术人才的蓝海

低空经济目前仍然是一个新兴产业,人才缺口非常大。根据行业报告,未来 5 年国内低空领域的技术研发、运营管理、政策规划等岗位需求将激增。

职业方向大致分两类:技术岗包括无人机工程师、飞行控制系统开发、航空电子技术等;根据招聘平台上最新信息来看,这些岗位的薪资都不算低。商业岗则涵盖低空经济项目运营、政策咨询、开发无人机应用场景。

也就是说,在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首当其冲的就是需要技术人才,譬如研发、适航专业、飞行保障人员等等。

潜在风险:行业尚不成熟

说完好消息,指南君也不得不泼一盆冷水。如果是非航空技术背景,那么能做的还有销售岗位和职能岗位,这些岗位可能不严格要求技术背景,但也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这种补充仅靠 1.5 年硕士项目的学习或许是远远不够的。

更关键的是,城市低空交通目前是一个美好的远景,哪怕是深圳的 " 空中的士 " 也只是试点,价格也非常高昂,距离全民 " 飞起来 " 也存在不少实际困难,譬如产品技术不成熟、运行环境不成熟、运行技术不成熟 ......

一切都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可能是 10 年起步,甚至更长。这种行业背景注定了你未来就业充满机遇的同时,也有不小的风险。

申请难度:头部院校 " 僧多粥少 "

更现实的问题是,虽然对于新开项目来说,常常被打上 " 捡漏 "、" 捞人 "、" 点击就送 " 的标签,但根据前期指南者学员的申录数据来看,头部院校的新项目本就 " 僧多粥少 ",录取难度也不会一降再降,院校背景、GPA、经历缺一不可,不建议过于依赖新项目作为捡漏或保底目标。

譬如,港新两大头部院校 EE 类项目的新开专业:港大的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新国立的半导体技术与运作,虽然两个新项目的申请人数都不是很多,但港大的录取率(16.22%)明显低于新国立(44.44%)。

适合谁读:期待转型的理工科

如果你是理工科背景(如机械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尤其是对无人机、航空技术感兴趣的同学,那你可以大胆尝试;或者是想从传统工科转型到新兴领域,避开 " 内卷 " 赛道的同学,也欢迎 " 尝鲜 ";以及有创业想法,希望提前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链的人。

总的来说,新兴专业固然会受到广泛关注和无限遐想,但在进入之前,不妨也问自己几个问题:

是否愿意接受 " 拓荒者 " 角色?新领域意味着机会多,但也可能面临资源不完善、职业路径模糊的问题,适合喜欢探索、抗压能力强的人。

长期职业规划是否匹配?如果目标是进大厂做稳定研发,传统计算机、电子工程更稳妥;但如果想押注未来 10 年的风口,低空技术值得考虑。

25fall 申请季真的很快,如今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个时间节点港大开放新项目的申请,难免没有收割考研人群的想法,而且招生规模并不大,只有 100 人左右。如果你有工程或者理学专业背景,还没有拿到港前三的录取,大可关注一下。